核心提示
作为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章贡区,近年来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金融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在金融领域试点创建“无讼金融”矛盾化解阵地,成效显著,“无讼+”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品牌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拓展新领域
创建无讼金融工作站
如何创建一个处于中立的身份、以灵活的非对抗性的方式依法化诉止争的新路径?章贡区委政法委坚持“多”元参与的原则,牵头区法院、区司法局等单位,统筹协调区金融服务中心、区人民调解协会,发起设立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备案成立区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暨区无讼金融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创建了金融纠纷化解的阵地。
“当事人陈某5年前办理的一张信用卡,欠款、逾期利息和违约金合计近两万元。”据工作站人员介绍,今年7月,通过调解,当事银行同意酌情减免利息和违约金,陈某当场予以清偿。
“‘专职+兼职’‘专职+特邀’的调解模式,很有成效。”章贡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工作站组建的“多元合一”调解员队伍,包括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辖区邀请的2名“老师傅”调解员,还有39家金融机构特邀派驻的52名兼职人民调解员。
工作站建立了首问责任制、调解回避制,实行“一案一卷”管理。针对群众申请或共建机构申请的调解案件,免收调解费用;调解成功并需要司法确认的案件,免收或减半收取诉讼费用;调解不成需要进入诉讼的案件,由区法院提供集立案、速裁审判等一站式诉讼服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工作站共接收群众和金融机构调解申请176件,调解成功161件,成功调解金额2219万余元。其中,完成司法确认的调解案件89件。
打开新格局
创建“无讼+”多元解纷品牌
“企业‘陈年旧账’怎么化解?”赣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践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必须充分发挥相关单位职能作用,深化“无讼+”工作理念。
辖区一电器公司因纠纷导致十年无法投产,该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区政法各单位、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沙河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及政府法律顾问任成员的工作专班,20多次协调会议后,终于清退了违规承租人、化解了施工借贷纠纷等,令问题逐渐清晰。
针对疑难问题,该区出台了“一案一专班”制度。同时,将“无讼+”矛盾纠纷化解品牌创建工作列入深化改革开放行动事项,创建“无讼+”系列品牌,构筑全区纠纷化解“新格局”。
根据《章贡区“无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创建工作方案》,以区政法各单位为主力军,区委信访局、区妇联、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市监局等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全面推广创建。同时,要求各镇(街道)、村(社区)依托综治中心,因地制宜设立群众诉求受理专门窗口,安排多功能调解室。
多元调解队伍迅速集结:在原有老大妈、老师傅、老班长等调解队伍的基础上,整合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专家,充分利用村(社区)调解组织及11个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力量,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纠纷调解工作新格局,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成讼、化解在章贡”。
全区各镇(街道)全面响应,创新打造“无讼社区”“无讼村”“无讼商圈”等品牌:如在梅关社区打造“无讼社区”,在红星村打造“无讼村”,在五指峰路社区打造“无讼商圈”等。
“‘无讼+’品牌创建以来,章贡区共排查矛盾纠纷约1.2万件,化解率98.4%。”赣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香江湾国际酒店续租合同纠纷、中航城小区物业纠纷、九方巨亿商场租赁纠纷等一批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得到妥善化解。